第744章

  河东军镇的士兵,除了每个月的定俸之外,每次打仗前后还有赏钱。
  比如发给叛乱士兵的赏钱,就是奖赏他们追随王玄智叛乱的钱。
  除了这些钱之外,每年夏冬二季,还有冰钱和炭钱。
  顾名思义,炭钱就是发给士兵过冬卖炭的钱,而冰钱就是发给士兵防暑降温的补助。
  这两笔钱从安禄山担任三镇节度使的时候就开始发放,算是北方三镇的特殊福利。
  王玄智在之前发赏钱的时候,已经把查抄的徐归道父子的财富都发光了。
  等到今日侯希逸来说要发炭钱,王玄智这才发愁起来,连忙召见了足智多谋的庞举。
  原来是钱的问题。
  庞举松了一口气,如果是钱的问题那就好办。
  不过庞举没有一下子答应下来,而是对王玄智说道:
  “节帅,属下有一个办法,不知道能不能成,请节帅多宽限几天。”
  王玄智也是走投无路了,他是靠着政变起家的,而且两次政变,本来就是根基不稳。
  卢龙镇的士兵桀骜,也是靠着封赏才笼络了人心。
  今年的北方大雪,若是再发不出炭钱,恐怕这些士兵真的要闹起来了。
  听到庞举说有办法,王玄智立刻说道:“庞君若是能助我渡过此劫,立刻升你为节度使府长史!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,本帅一定满足你!”
  庞举没有坐地起价,而是说道:“等到事成之后节帅再赏也不迟,举这就出城,想办法给节帅搞定这炭钱的难事!”
  庞举立刻讨要了公文,离开了营州城。
  王玄智求助了庞举,心中还是不踏实,又想尽办法变卖了节度使府值钱的家当,依然没能凑齐平卢军的炭钱。
  新节度使发不出炭钱的传闻,也在平陆镇的军营里传播开来,王玄智派出亲信安抚,可是流言依然愈演愈烈。
  王玄智甚至都让家眷收拾好东西,要是平卢军真的闹起来,他就立刻带领家眷南下。
  庞举离开营州城后,立刻联络上屯兵在通辽城内的方国寿和尉迟信。
  尉迟信听到了庞举的汇报之后,只感觉哭笑不得。
  王玄智这个杀了两任节度使的猛人,竟然因为发不起炭钱恐惧成了这个样子。
  方国寿说道:“中晚唐时期,因为发不起赏钱或者拖欠薪水被士兵杀死的节度使数不胜数,其实割据北方的藩镇无法平定,根本上是因为这种制度有利于藩镇各方的利益。”
  尉迟信治军严格,陇右是通过提升军人地位和社会保障,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的。
  在陇右军队初创的时候,就明确禁止了军队私下劫掠和讨要赏钱的行为。
  尉迟信实在不明白大唐藩镇这种节度使害怕士兵的诡异状况。
  方国寿说道:“因为维持藩镇割据,这些割据地区的赋税不需要交给朝廷,节度使除了自己享乐之外,还要惠及手下的军官士兵,才能维持这种藩镇割据的状态。”
  “节度使贿赂士兵,士兵拥立节度使,这种政治默契是中晚唐藩镇能够顽强存在的契约基础。”
  “到了晚唐,甚至朝廷要调用这些藩镇,只要给钱就能打仗办事,比朝廷自己养的神策军还管用。”
  “藩镇制度不仅仅是地方对中央的下克上,也是基层军官士兵对节度使的下克上,节度使也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高危的职业。”
  方国寿说道:“这一次平卢军的财政危机,是我们介入平卢镇的好机会!”
  尉迟信点头说道:“确实如此,但是我们要用什么身份来介入呢?总不能说钱是越王借给王玄智的吧?”
  方国寿笑着说道:“尉迟你忘记了,在北方还有一个海东盛国在呢。”
  “方老的意思是,以渤海国的身份向王玄智放贷?”
  方国寿点头说道:“谁借钱,对王玄智都没有区别,他需要借钱渡过难关,我们需要通过这笔钱渗透进平卢镇,这不是双赢的事情吗?”
  尉迟信哈哈笑道:“确实,赢麻了,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。”
  第五百零四章 灞桥送别
  王玄智的焦虑没有持续太久,不过几天的时间,营州城外就出现了一支满载了货物的商队。
  王玄智看到了商队中的庞举,连忙命令手下打开城门,将商队迎接进来。
  王玄智拉着庞举问答:“庞君,这些商队是哪里来的?”
  一边说着,王玄智一边露出贪婪的目光。
  庞举真的是我的福星!
  王玄智越看庞举越是顺眼。
  庞举凑在王玄智耳边说道:“大帅,这是渤海国的商队。”
  渤海国!
  王玄智看向商队成员古怪的打扮,恍然大悟。
  渤海国是海东盛国,曾经平卢镇有很多商船和渤海国贸易,在安东都护府沿海的港口上,停满了来自渤海的商船。
  不过随着安禄山逐渐露出反意,多次勒索渤海国的商人之后,渤海国的商船就绝迹了。
  安禄山在起兵之前,曾经也打过渤海国的主意。
  但是渤海国距离三镇隔着雪原,北上坐船也会遇到冰冻的大海,渤海国也因此躲过了一劫。
  要不是今天亲眼见到商队,王玄智都快要忘记自己北面还有这样一个繁华的商业国家。
  王玄智立刻拉着庞举说道:“庞君,你是怎么联系上这些渤海国商人的?他们怎么来的如此之快?”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